33地图-→ 泸州地图[切换城市] 
热点城市: 【北京】 【上海】 【重庆】 【天津】 【杭州】 【广州】 【南京】 【武汉】 【成都】 【长沙】 【更多】 【友链】 其他:【百度】 【公交查询】 【搜狗】 【google】 【图吧】 【城市吧

使用说明:点击“全屏”可放大地图窗口;双击地图可以放大地图;按住鼠标左键可以拖动地图显示范围;地图左上角“+”可放大“-”可 缩小;“上下左右箭头”相当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点击“三维图/二维图/卫星图”可以切换到当前城市的三维地图、二维电子地图或者卫星 地图。

什么是三维地图

三维电子地图,或3D电子地图,就是以三维电子地图数据库为基础,按照一定比例对现实世界或其中一部分的一个或多个方面的三维、抽象的描述。网络三维电子地图不仅通过直观的地理实景模拟表现方式,为用户提供地图查询、出行导航等地图检索功能,同时集成生活资讯、电子政务、电子商务、虚拟社区、出行导航等一系列服务。

1.如何查询4S店维修保养记录?(详情)
2.如何查询保险公司理赔记录?(详情)
3.如何查询车在哪个保险公司投保?(详情)
4.如何查询车型年款信息(高低配)?(详情)
5.如何查询出厂配置参数生产日期?(详情)
6.如何查询车牌号车架号和发动机号?(详情)

泸州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理坐标北纬27°39′—29°20′,东经105°08′41″—106°28′,东西宽121.64千米,南北长181.84千米,幅员12,243平方千米,东邻重庆市、贵州省,南界贵州省、云南省,西连宜宾市、自贡市,北接重庆市、内江市。辖江阳、龙马潭、纳溪三区和泸县、合江、叙永、古蔺四县,幅员12243平方公里,人口462万。市区为长江与沱江所环绕,是四川出海的南通道和长江上游的重要港口。著名的泸州老窖、国窖1573、郎酒的原产地。

编辑摘要

泸州市 - 背景

泸州市泸州市

两千多年历史铸成的历史名城泸州,是闻名遐迩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同时拥有酒城、西部化工城等美誉。泸州,长、沱二江交汇而过,带给她水的灵秀;浅丘地形,使她呈现独有的小山城魅力;站在茜草看夜景,整个城市犹如一艘“铁达尼”号,昂扬长江向前航行。

泸州市 - 基本简介

泸州市泸州市风景

泸州市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川渝黔滇结合部,地处四川盆地南缘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势北低南高。北部为河谷、低中丘陵,平坝连片,为鱼米之乡。南部连接云贵高原、属大娄山北麓,为低山,河流深切,河谷陡峭,森林矿产资源丰富。

泸州市 - 泸州历史

泸州市泸州市

泸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同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有包括泸州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 封苏嘉为江阳候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 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置犍为郡,领江南朝刘宋、齐置东江阳郡。肖梁武帝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 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 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省,九年(1376年 ) 直隶四川布政使司。 清嘉庆七年 (1802年) 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泸县解放,泸州先后为川南人民行政公署 (相当于省级) 、泸州、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地级)、泸州专区专员公署(地级) ,泸州市(川南行署辖、地辖)所在地。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原宜宾地区的泸县、纳溪、合江、叙永、古蔺5县划归泸州市。1996年7月行政区划调整为下辖三区四县 (江阳区、龙马潭区、纳溪区、泸县、合江县、叙永县、 古蔺县)至今。2009年全市有85个镇,43个乡,其中民族乡8个,街道办事处14个,村委会1472个,社区居委会229个。

沿革

7千─1万年前,古人类已用火、制陶,开始早期农耕文明和定居,进入母系民族社会。
秦惠王至秦始皇时期,中原移民进入长江、沱江汇处,把中原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带来,推动了泸州经济、文化的发展。
汉武帝刘彻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派唐蒙从符关(今合江镇)到夜郎,说服其归附汉朝。东汉置江阳郡,江阳郡成为“锁钥沱江门户,屏障西川”的边陲重镇。汉代,盐业和农业发达。唐代农业发达,贡赋有麦、金、葛、酱、麻、布。
宋代,泸州成为“西南会要”。泸州成为沃野千里、土植五谷、牲具六畜、商贾辐辏、五方杂处的富庶之地,号“汉、夷门户”、蜀南粮仓,酿酒业大发展,盐业发展规模大,有利用天然气煎盐的文献记载。与少数民族贸易互市。地方官府修筑泸城和寨堡。
元代,准许酿酒、制盐、制茶、分兵屯田,修筑马道、桥梁,开辟驿传,制造木船发展航运事业,沟通物资交流,发展农村商品经济。
明朝,泸州直隶省,十五世纪初,泸州进入全国三十三个较大的商业及手工业城市行列。
清代,实行移民入川,促进泸州经济、文化发展,泸州成为川滇黔接合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民国时期,泸州开始有了现代工业,在抗日战争的前期和中期,泸州经济繁荣。
泸州解放以后,经济发展进入新时期,现代工业基础雄厚,农业、商业蓬勃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泸州各行各业实行改革,进入市场经济,泸州发展成为国家重要的化工、工程机械、酿酒工业基地。

泸州解放史

民国38年(1949年)春,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彻底胜利的前夕,国民党蒋介石统治集团不甘失败,妄图“固守四川,保住西南”,伺机卷土重来。3月,委国防部第3厅厅长郭汝瑰为陆军第22兵团司令兼七十二军军长、叙泸警备司令,率部驻泸州,扼守川南长、沱二江及川南通滇、黔各要道。5月,经军统头子毛人凤保举, 西南长官公署少将高参罗国熙出任第七行政区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军统泸县组组长。11月,四川省政府将第七区划为川南战区第三分战区,以罗国熙兼司令,同时组建第364 师派驻合江。罗国熙控制第七区军政警特大权后,为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入川,加紧备战,进行反共宣传,在专、县各种机构建立特务组织谍报组,于当年11月出动军警特在古蔺、合江、泸州逮捕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赵瑞林、李宗佑、顾雪庄、张忠、庞克、张科素、周去非、曹仲蕴、艾仲伦、金溪生等及其他群众2000余人,其中300 余人遭杀害。罗为扩充武装,将保安司令部直属保警大队扩编为总队,各县民众自卫中队扩编为常备大队,各县警察中队编入常备自卫大队。先后领取和购买3000余支(挺)步、机枪及大量弹药,装备各县、乡“模范中队,加紧调训常备大队中、分队长和模范中队队员,累计训练7000余人。
1949年7月25日,罗国熙召开专署行政会议, 令各县充实地方武力,建立游击根据地,进行顽抗,失败后“上山打游击”并亲自选定泸、合交界的大理村、鼓楼山为全区中心游击根据地,颁布《城寨办事处组织规程》,委傅健、肖镇南为城寨办事处主任,构筑工事,修理寨墙,储备粮弹。同月成立“泸(县)、合(江)、叙(永)、古(蔺)、赤(水)5县联防办事处”。9月成立泸县东、西、南、北、中5个作战指挥部,各指挥官分统若干模范中队,分区作战。11月成立“叙、蔺、古联防办事处”、“叙、纳联防办事处”和“泸、富、隆联防办事处”。11月21日,因解放军挺进贵州和川东南,罗国熙与郭汝瑰在泸州召开紧急会议,决定以鼓楼山和大理村为第一根据地,古蔺、古宋山区为第二根据地,叙永、纳溪一线由新34师防守,泸城各要地分别由72军直属队及保警总队、警察中队、模范2中队分区防守。
为了迎接解放,牵制和打击国民党残余势力,策应和配合解放军,泸州地区中共地下党组织在古蔺的彰德、复陶和叙永三门桥及合江等地成立川南武工队,拥有3300人,2500支枪。川黔边区游击队亦已发展到千余人、枪,控制部分乡保政权和自卫队武装。同时,组织地下宣传员,利用散发传单、走亲访友等方式开展秘密宣传,团结争取各界人士,策反国民党军警武装,组织领导群众开展护厂、护城斗争,保全了泸州城、23兵工厂、洞窝电厂和79军后方仓库。与中共上海局直接联系的地下党员、国民党第72军军长郭汝瑰,根据中共中央“在有利时机率部起义”的指示,利用自已的特殊权力,于泸州解放前夕将罗国熙及其保警总队调往纳溪、由自已控制泸州全城,同时以“保存实力”为名,令所部“不与解放军正面作战”节节后退,于12月11日率部在宜宾起义。
1949年11月底,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10军、16军、18军52师,由黔北分三路进军川南泸州:西路:解放军16军47师140团2营于11月29日先后占领古蔺县赤水河镇、摩尼镇(今均属叙永县),歼敌1 个营及部分民众自卫队,30日在叙永后山堡围俘国民党两个新兵连。 12月1日凌晨2时,140团向驻叙永城的国民党第6 编练司令部发起进攻,战至拂晓全歼该部2500余人,俘中将副司令肖以宽,叙永解放。12月2日,16军48师副师长张培荣率142团、144团解放打鼓场,3日6时全歼国民党内二警1个连,12时胜利进入纳溪县城。罗国熙部被解放军16军47师139 团击溃,罗于20日回泸向泸县军管会投城。东路:解放军10军11月底进抵赤水、习水,合江县县长乐钟镇带民众自卫队避走福宝。30日,国民党364师和699团分别从合江县城和九支逃走。10军30师由习水向合城进发。28师经赤水向合江、泸县进发。12月2日傍晚,30师89 团抵合城东南之马街,见由江津逃来国民党44军渡河入城,因判断失误而未予攻击,至晚发炮向合城警告,44军连夜逃走。3日上午,30师师长马金忠、政委鲁大东率部入城,合江解放。12月3日,30师从合江出发,相继在泸县五通场、桐子林、 太和场等地追歼44军军部及所属36师,后继续西进。10军28师84团在泸县丰乐镇 (今属纳溪) 永安桥歼灭国民党新军1个团,继向蓝田坝进发。 请师主力经泸县分水场至泰安场,渡江进驻罗汉场和23兵工厂。师长陈云中通过电话同泸城郭汝瑰接洽,郭不意解放军突至,仅答以“按计划行事”,不及详述,立率所部西撤宜宾。16时许,该师赵营进抵小市,沱江浮桥被撤,不得渡。20时许,由起义的警察中队驾船渡江,地下党泸县临工委书记王新民等组织各界人士在管驿嘴迎接解放军入城,泸城宣告解放。中路:11月底,解放军16军46师进抵赤水河东岸与西路该军主力形成夹击古蔺之势。地下党组织带领群众赶搭浮桥、筹集粮草,助46师渡赤水河北上。古蔺县县长张树良和民众自卫队头目骆国湘、肖镇南、王逸涛等急忙逃离县城。地下党古蔺中心县委负责人何显忠、陈昭忠抓住时机开展统战工作,争取代理县长王廓尘,省参议员罗辟金、警察中队长胡元鑫、民众自卫中队长鲍志君、杨云程等接受和平解放,同时调某地下党武装驻守要道,派员同境内国民党军队谈判,收缴一些乡镇民众自卫队武器。驻长田、锅厂坝的国民党军何少舟兵团残部1个团和72军1个营亦缴械投诚。12月5日下午,由解放军18军派任的县委副书记、 县长等一行9人由杨云程中队1个排护送,自摩尼进入古蔺县城受到各界人士热烈欢迎,古蔺宣告解放。解放军进军泸州期间,12月2日,国民党72军新编34师在西撤宜宾途中, 于古宋县(今属兴文县)与新军一部会合,被解放军47师追击。4日,新编34师师长柏恒率师部及100团、102团4000余人,进入纳溪县文昌岩山区据守。5日,解放军16军143团和18军某连,相互配合发起三路攻击。激战至6 日下午全歼该部。是役,解放军伤亡55人。至此,泸州地区全部解放。 [1]

泸州市 - 泸州地形

 

泸州市泸州市

泸州市处川东南平行褶皱岭谷区南端与大娄山的结合部,四川盆地南缘向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兼有盆中丘陵和盆周山地的地貌类型,分属四川盆南山地与丘陵区和巫山大娄山中山区两个地貌二级区。总的特点是:南高北低,以长江为侵蚀基准面,由南向北逐渐倾斜,山脉走向与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呈东西向、北西向及北东向展布。大体上以江安──纳溪──合江一线为界,南侧为中、低山;北侧除背斜形成北东向狭长低山山垅外,均为丘陵地形。最低点是合江九层长江出境河口,海拔203米;最高点是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相对高差1699米。按其特点,全市地貌大体上可分为四种类型。

1、北部浅丘宽谷区:包括泸县、江阳区、龙马潭区、合江县和纳溪区长江以北的广大地区,为川东平行褶皱地带的延伸部分,属四川盆中丘陵区的南缘,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8.6%。海拔多在250-400米,最高为万寿山,海拔757米。长岗山多为林地,浅丘宽谷多为耕地,田多土少,是全市主要农业区。

2、南部低中山区:包括叙永、古蔺县大部,属四川盆地南缘的盆周山地低中山地貌类型区,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38.6%。出露的地层以古老海相沉积的各类灰岩、泥岩为主,侵蚀严重,形成山峦迭嶂,沟谷纵横的复杂地貌类型,平均海拔800米左右,最高为叙永县分水杨龙弯粱子,海拔1902米。山地为林地、旱地和园地(茶园);槽坝地势平坦,以耕地为主,土壤肥沃,土层深厚,也是本市主要农业区之一。

3、中部丘陵低山区:长江以南,南部低中山区以北为中部丘陵低山区,包括泸县少部,江阳区一部,合江县、纳溪区大部和叙永、古蔺县北部,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41.5%,山地海拔一般为500-1000米,最高为古蔺县斧头山,海拔1895米,丘陵海拔350-500米。山地以林地为主,全市现存的两大片原始森林──福宝林区和黄荆林区以及楠竹林,均集中在这一区,丘陵以耕地为主,其次是园地(果园和茶园)。

4、沿江河谷阶地区:沿长江、沱江等大、中河流两岸,由于河流的冲积、堆积而形成数级阶地,面积占总幅员面积的1.3%。一、二级阶地为第四系现代河流冲积物,阶面平坦宽阔,宽达500-1000米,海拔250米以下,相对高差小于30米,厚15-20米,以耕地为主,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是全市蔬菜、甘蔗、龙眼的集中分布区。三、四级阶地为第四系近代冰水沉积物,由于流水的侵蚀,只零星残留于河谷两岸的基座台面上,海拔250-330米,多为耕地和园地,土层深厚,是全市甘蔗、荔枝的集中产区。

泸州市 - 气候特征

泸州市泸州市

总的气候特征是:全市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南部山区立体气候明显。气温较高,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其长,温、光、水同季,季风气候明显,春秋季暖和,夏季炎热,冬季不太冷。

其主要成因:地形影响:由于青藏高原、秦巴山岭、云贵高原的屏障作用,全市形成了不同的小气候区。大气环流影响:主要受北方大陆干冷季风与南方海洋暖湿季风交替活动的影响。冬半年主要受苏联西北利亚和蒙古到新疆一带东南下的大陆干冷空气团的控制。夏半年主要受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青藏高原高压控制。

气候对发展经济的影响:冬春两季由于受北方南下的干冷气团的影响,造成冬春少雨,冬干、春旱相继。春播期常受北方冷空气南侵的影响,造成寒潮或低温阴雨,致使出现烂种烂秧现象,影响水稻的适时移栽。初夏:当青藏高原高压活动频繁时,常常出现连晴少雨天气,造成夏旱,对已栽水稻生长不利。

 盛夏:西太平洋高压西伸北招,全市被西太平洋高压脊西部主体控制,造成伏旱高温,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损失。当副热带高压东撤南退时,我市易出现暴雨、洪涝、大风等灾害性天气。

秋季:北方冷空气开始南侵,在云贵高原的阻控下,冷暖气团汇于川南上空一带,造成低温阴雨天气,给秋收秋种带来不利,同时也不利于秋收作物有机物质的积累,影响产量和品质。

冬、春季当强冷空气影响我市时,天气寒冷,旅游人员骤减,盛夏副热带高压控制我市时,天气闷热,旅游人员相对减少。

年平均气温17.5─18.0℃,年际之间的变化为16.8─18.6℃高低年间相差值为1.8℃;泸州市无霜期长在300天以上, 降雪甚少,个别年份终年无霜雪,适宜作物生长期长。

泸州市 - 行政区划

泸州市泸州市

江阳区面积660平方千米,人口60万。区人民政府驻大山坪街道星光路6号。辖大山坪、南城、北城、茜草、华阳、邻玉、蓝田7街道,弥陀、黄舣、泰安、通滩、方山、江北、况场7镇,石寨、分水岭、丹林3乡。乡镇社区居委会11个、村民委员会201个、城市社区居委会32个。

纳溪区面积1150平方千米,人口47万。区人民政府驻安富街道云溪西路117号。辖安富、永宁街道和丰乐、护国、渠坝、合面、上马、白节、打古、大渡口、龙车、天仙、棉花坡、新乐12镇。村民委员会238个、村民小组1844个、农村社区居委会10个,城市社区居委会9个。

龙马潭区面积344平方千米,人口33万。区人民政府驻莲花池街道龙马大道1号。辖红星、小市、莲花池、高坝厂区4街道,罗汉、鱼塘、石洞、胡市、特兴、双加、安宁7镇,长安、金龙2乡。村委会58个、社区居委会39个。

泸县面积1508平方千米,人口103万。县人民政府驻福集镇花园干道。辖福集、嘉明、喻寺、方洞、牛滩、天兴、潮河、海潮、得胜、石桥、玄滩、奇峰、云龙、兆雅、太伏、云锦、百和、立石、毗卢19镇。村民委员会583个、城市社区居委会7个、农村社区居委会32个、居委会9个,村(居)民小组7029个。

合江县面积2417平方千米,人口84万。县人民政府驻地合江镇少岷路。辖合江、白沙、先市、九支、凤鸣、榕山、福宝、先滩、望龙、佛荫、尧坝、五通、白鹿、甘雨、自怀、大桥、车辋17镇,白米、密溪、参宝、焦滩、榕右、天堂坝、二里、锁口、实录、虎头、南滩、石龙12乡。村民委员会502个、村民小组3497个、城市社区居委会5个、农村居委会32个。

叙永县面积2981平方千米,人口65万。县人民政府驻叙永地镇。辖叙永、江门、水尾、落卜、赤水、两河、分水、天池、摩尼、后山、马岭11镇,大石、向林、兴隆、石坝彝族、震东、麻城、营山、观兴、黄坭、高峰、龙凤、枧槽苗族、合乐苗族、白腊苗族、水潦彝族15乡。城市社区居委会8个、村民委员会567个、村民小组3715个。

古蔺县面积31818平方千米,人口74万。县人民政府驻地古蔺镇府前街。辖古蔺、太平、二郎、德耀、双沙、永乐、丹桂、龙山、大村、石宝、观文、水口12镇,桂花、东新、土城、鱼化、护家、玉田、白泥、石屏、金星、大寨苗族、乌龙苗族、黄荆、椒园、马蹄、建新、马嘶苗族、箭竹苗族17乡。村民委员会269个、居委会(社区)16个(其中城市社区3个),村民小组4558个。

泸州市 - 民族人口

泸州市泸州市

共有40个民族,汉族占总人口的98.47%,39个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苗族占总人口的1.26%,其次是彝族、回族、满族、土家族、藏族、蒙古族等。

2008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96.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56万人,农业人口406.82万人;男性人口256.44万人,女性人口236.94万人;0-18岁人口107.16万人,18-35岁人口126.47万人,35-60岁人口187.88万人,60岁以上人口71.8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60万人,死亡人口4.41万人。

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人口出生率10.99‰,上升1.6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62‰,上升1.1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37‰。年末常住人口43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万人,增长0.3%。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61.96万人,乡村人口268.44万人。城镇化率为37.63%,提高1.2个百分点。[2]

泸州市 - 自然资源

气候资源

热量丰富,降水充沛,光照充足,光热水资源组合好,作物生长季节长,积温有效性高,给农、林、牧、副、渔各业的全面发展提供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农业生产潜力大。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面积12,242.9平方千米,折算122.43万公顷,其中耕地47.14万公顷,林地41.88万公顷,园地3.1万公顷,草地3.71万公顷,水域6.74万公顷,城乡居民厂矿用地6.24万公顷。交通用地3.22万公顷,未利用地10.67万公顷。重视综合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主要农产品产量成倍增长,工业、城镇、交通、商贸发展很快,促进多种经营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水资源

 每年地表径流量55.85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储量10.63亿立方米,可开采地下水资源4.25亿立方米。水利建设事业的发展对保持水土,减轻洪涝灾害,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证。泸县流滩坝电站3台机组装机容量1.8万千瓦。

生物资源

自然环境优越,资源丰富,门类齐全。盛产水稻、糯高粱、荔枝、桂圆。猪、牛、山羊、家蚕产量高。林地面积41.88万公顷,占全市总面积的34.21%,活立木蓄积量810.8万立方米。珍稀植物珙桐、水杉、桫椤、篦子三尖杉、连香树、香果树等共46种。中药材天麻、五倍子、佛手、黄柏、杜仲、安息香等1444种。飘溢“王者香”的佛兰、四季兰(三星蝶、荷瓣、梅兰、梅瓣)、双鼻双舌、多瓣多鼻等兰草为珍稀名品。珍稀动物中华鲟、白鲟、华南虎、黑颈鹳、林麝、猕猴等18种。长江之合江至雷波段,2000年4月被列为国家珍稀鱼类保护区。明代泸州特曲老窖池泥中计有400多种微生物,酿制出浓香甘爽的“泸型酒”。食用菌竹荪、鸡丛、蘑菇、银耳、

泸州市 - 泸州高校

泸州医学院

泸州医学院是四川省省属高等院校,坐落在川、渝、滇、黔结合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泸州市。学院始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西南区川南医士学校,1959年升格为泸州医学专科学校,1978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并更名为泸州医学院。1982年获得学士学位授予权,199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2003年获准成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200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被评为优秀等级。

四川警察学院

四川警察学院始建于1950年的川西人民行政公署公安厅公安学校,1956年建立四川省公安学校。1980年分校先后建立四川省人民警察学校和四川省公安管理干部学院,1999年两校合并筹建并于次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四川警官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建立四川警察学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国家教育部备案的一所综合性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泸州市,坐落于风景秀丽的长江之滨,是省级园林式单位,教读条件十分优越。学院占地面积655.1亩,校舍建筑面积142481平方米。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是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学院始建于1953年,办学历史源远流长。建校初期,先后由重庆高工校、成都高工校、内江化工校、五通桥化工校、吉林工业校、成都工业校、重庆合成材料学校、自贡化工专科学校等学校和相关专业并入,1959年9月增设专科部改名为泸州化工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更名为四川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学院位于长江之滨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卫生城市、中国“西部化工城”——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现占地面积660余亩。

泸州市 - 泸州文化

两千多年的文明史为泸州留下了丰厚的文化遗产和众多的文物古迹,酒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石刻文化、古镇文化、奇石文化是泸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酒文化的代表有麒麟温酒器、国宝窖池、天宝洞、地宝洞、《百酒碑》、美酒河等;生态文化的代表有合江福宝森林公园、古蔺黄荆老林、叙永画稿溪、张坝桂圆林、忠山公园、石洞花博园、龙马潭等;红色文化的代表有龙透关、护国岩、况场朱德旧居陈列馆、太平渡四渡赤水河陈列馆等;石刻文化的代表有龙脑桥、宋朝石刻、明代玉蟾山摩崖造像、汉代石棺等;尧坝古镇与福宝古镇是川南古镇文化的代表;白塔、钟鼓楼、宋代报恩塔等文化古迹至尽仍散发文化的光芒;拥有雨坛彩龙、油纸伞、泸州老窖酿酒工艺等三项国家级非物质性文化遗产。清代大诗人张船山《泸州》云:“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楼红处一江明。衔杯却爱泸州好,十指寒香给客橙。”“ 滩平山远人潇洒,酒绿灯红水蔚蓝。只少风帆三五叠,更余何处让江南。”描绘出了泸州景美、城美、酒美、人美。

泸州市 - 历史名人

李大章

号如章,又名李畅英,属龙,四川省合江县望龙镇人。受“五四运动”思想影响,考入成都留法俭工勤学预备学校,于1920年赴法留学,曾和周恩来、邓小平等同在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共青团,1924年转党,任青年旅欧支部秘书长,次年转入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和邓小平等一起离法转俄习)。1926年底被召回国,到宋哲元部做政治工作。1932年5月到香港中共广东省委秘书处工作,1935年春,任中共北方局及河北省委宣传部部长,次年任北方局秘书长,1938年任北方局宣传部部长,创办《新华日报》华北版,《党的生活》、《前线》、《解放》等报刊,1942年9月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书记。1945年12月任中共牡丹江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1946年任西南服务团支队政委,率队入川,任中中川南委区书记兼行署主任,1952年秋任中共四川省委副书记。1954年起任四川省省长,先后兼任省委第二书记、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1975年调入中央任统战部部长。

1975年,四川省委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李大章调到北京担任中共中央统战部部长,李大章的夫人孔明和彭德怀的夫人浦安修曾于1940年至1942年在太行山西北局妇委共过事,相处甚好。孔明进京以后,曾特地去看望过浦安修一次,并对她说,彭德怀的骨灰被秘密转移到了成都,此后李大章又告诉了她详细情况,但同时要求她绝对保密。

抗战时期在太行八路军总部工作,1949年后长期任四川省省长,是中共八大、九大、十大中央委员。李大章代理过贵州省委第一书记。川南军区于1950年2月1日成立,由第三兵团第十军兼,杜义德为司令员、李大章为政治委员,川西、川北、西康军区于1950年2月8日同时成立,川西军区司令员为张祖谅、李井泉兼政治委员 1949年12月,根据全国大区的设置,四川、西康、贵州、云南和西藏划为西南行政区,在重庆市设立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邓小平)、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刘伯承)、西南军区(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西南大区工作。同时将四川分为川东、川南(行署主任(专员)李大章)、川西、川北4个行署区和重庆市,隶属大区领导。1953年2月,西南军政委员会改为西南行政委员会。

董和

三国时期蜀汉名臣,董和生卒年待考。蜀汉掌军中郎将。字幼宰。泸州人。东汉益州牧刘璋任命董和为成都令,时蜀俗奢侈,他躬身以俭,所辖之地移风变善。迁益州太守,清约如前。与少数民族相交,务推诚心,少数民族对其爱戴信任。蜀汉征召董和为掌军中郎将,与军师将军诸葛亮同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交情深厚。董和对外管理特殊地区事务,对内参与机要20余年,死时家无财产。

蒋兆和

蒋兆和(1904-1986),泸州城厢人。少年随父学画,后替人擦炭像、画布景。1920年,他只身赴上海,先后以擦炭像、画广告、设计橱窗商标和服装等为生,开始自学西画。1925年他创作的油画《黄包车夫的家庭》处女作,受全国美术展览会的好评。1927年他结识徐悲鸿,不断得到徐的支持和帮助。次年,因参加美展的图案别具一格,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任教。1930年在上海美专任教。1932年淞沪抗战开始,他以笔作枪,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赶制几十幅抗日宣传画,送到前沿阵地。特别是为抗日将领蔡廷锴和蒋光鼐画的肖像,鼓舞了上海军民抗日杀敌的勇气。

邹凯

2008北京奥运会上,中国奥运代表团获得金牌最多的运动员,体操冠军——邹凯,也是泸州人。这位体操小将一举摘得了男子团体,自由操和单杠三块金牌,为四川,为中国摘得了荣誉,受到了许多人的喜爱。 

泸州市 - 泸州特产

泸州北部为准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南部山区气候有中亚热带、北亚热带、南温带和北温带气候之分,具有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土地肥沃,物产富庶。具有春荣夏艳秋实冬秀的江南特色,竹木资源及其丰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农、林、牧、副、渔业提供良好的条件,成为四川省的粮、猪、林、烟、果、中药材等产品的重要生产基地。油纸伞、泸州桂圆、泸州白糕、古蔺麻辣鸡、泸洲猪儿粑、合江荔枝、泸州黄粑、两河桃片、罗沙贡米、纳溪柚子、古叙优质“云贵型”烤烟等,远近闻名。[3]

泸州市 - 泸州工业

泸州工业发达,商贸繁荣。泸州是一个以酿酒、化工、机械为龙头,轻重工业并举的综合性工业城市。“泸州老窖”、“古蔺郎酒”举世闻名,使泸州拥有“酒城”的美誉,正在建设的“泸州酒业集中发展区”建成全国最大的白酒生产基地。泸州拥有“西部化工城”的美誉,泸天化、北方集团全国有名。形成了长起、长挖为核心的重机械生产基地。以台湾皇冠皮具为主体的”川南轻工业园”正在把泸州打造成西部第一个“皮具城”。

泸州市 - 泸州交通

泸州,自古是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的交通枢纽、文化交流中心和物流中心。早在宋代年间,泸州就与成都、重庆一道跻身于全国26个大商业城市之列。今日泸州,集水陆空于一体的立体交通网发达,泸州飞机场是川南最的飞机场,四川最便捷的出海南通道--321国道,正在修建的西安-北海高速公路将以泸州为中心,泸州现拥有四座长江大桥(正在修建第五座长江大桥—茜草长江大桥)和三座沱江大桥,泸州的国际集装箱码头是四川最大的码头。

泸州市 - 荣誉称号

2001年7月11日,联合国人类居住委员会中心以“2000年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最佳范例奖的良好范例”称号授予泸州市滨江路环境综合整治工程。

1994年1月4日,国务院批准泸州市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1994年7月,国家民政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泸州市为“双拥模范城”。

1997年1月第二次批准命名,2000年1月12日第三次批准命名。

2002年7月第四次批准命名,2004年1月7日第五次批准命名,泸州市迄今为止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1995年12月,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批准泸州市为“国家卫生城市”。1997年再次批准命名。2000年4月第三次批准命名。

2002年10月23日,泸州市再次通过国家爱卫办委托四川省爱卫会检查组进行的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考核。

2003年10月22日通过国家爱卫办委托四川省爱卫会检查组进行的国家卫生城市复查考核。

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

泸州市 - 经济发展

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GDP)587.6亿元,增长15.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7亿元,增长3.8%;第二产业增加值303.1亿元,增长22.8%;第三产业增加值183.8亿元,增长10.8%。三次产业增加值比例为17.1:51.6:31.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GDP达到13591元,增长14.5%。

全年实现全社会工业增加值225.41亿元,增长23.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62.9%。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04.7亿元,增长30.2%。

2009年全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44.17亿元,增长42.7%。
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3.6亿元,增长18.6%,
全年实际利用外资3994万美元,增长31.6%。
外贸进出口总额13578万美元,增长2.4%。其中出口11840万美元,增长0.9%;进口1738万美元,增长13.7%。
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亿元,增长22.93%,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增长9.06%。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2.1亿元,增长33.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6.8亿元,增长32.6%。
城市建成区面积71.88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72.65万人。
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93.38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6.56万人,农业人口406.82万人;男性人口256.44万人,女性人口236.94万人;0-18岁人口107.16万人,18-35岁人口126.47万人,35-60岁人口187.88万人,60岁以上人口71.8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7.60万人,死亡人口4.41万人。

据2008年人口变动抽样调查资料测算,全年人口出生率10.99‰,上升1.64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7.62‰,上升1.11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3.37‰。年末常住人口430.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33万人,增长0.3%。全市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161.96万人,乡村人口268.44万人。城镇化率为37.63%,提高1.2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50元,增长12.3%,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679元,增长8.0%。[4]

泸州市 - 市花市树

市花桂花,市树桂圆树。1986年10月10日,泸州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决议。

泸州市 - 泸州精神

泸州精神自强、开拓、务实、奉献。1991年8月26日,中共泸州市委领导和专家根据历时半年的社会讨论取得共识并概括。

2008年汶川大地震确立对口援建兄弟广元市下属的一个区县



 
中国3D地图网(www.33map.net),汇集E都市三维地图、都市圈三维地图、百度地图、搜狗地图、城市吧地图、google地图等多家地图,方便您根据需要选择适合你的地图进行查询;三维地图通过三维实景模拟的表现方式,网站无缝集成了城市电子地图、三维电子黄页、生活资讯、电子政务、 同城电子商务、同城交友、虚拟社区等服务内容。该平台是以一种全新的人性化WEB界面表现,为城市百姓的生活、工作、旅游、出行参考、网上办事、网上创业等活动提供便捷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商家企业提供面向市民宣传互动的快速通道,从而更方便地实现电子政务、地图查询、黄页查询、电子商务、推广宣传等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